順天應人?!

 http://tu6u40215ss.pixnet.net/blog/post/96453749

「見山又是山」

起風: 掩衣~

下雨:撐傘~

出太陽~戴太陽眼鏡~

濃霧~ 別迷失旅人的初衷 !?

人生~ 剩下黃金歲月 7000天:

從50歲到70歲~

天天要盡量快樂~

健康~ 自由~ 祈禱 錢夠用!

少進出股票市場~

 對狗講話的口氣比對丈夫溫柔 !?

 

「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

見山又是山」

大家都聽過「見山是山,

見山不是山,見山又是山」

這句話吧!

基本上,這不僅代表著修學佛道,

內觀自省的三個階段,

更代表了對人生通透、

悟徹豁達的三種程度。

 

  「見山是山」者,

見到一件事物,

並不會用心的去理解他,

大都人云亦云,

而山也不會使他產生煩惱,

此種人,

對於所謂的「山」,

僅止於遠觀的程度,

還未入山真正探究山的一草一木;

猶如我們對於某些知識,

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般;

對修行之程度而言,

此種人便是還在門外,機緣未到。


  「見山不是山」者,

這個程度的人,

對於所知所學、所見所聞,

均抱持著懷疑的態度,

往往於同中求異,這並非不好,

這樣的人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,

深入其境,眼花瞭亂,深入修學,

疑問雖然多,但得到的也很多。


  惟這個時候正是「誤與悟」的分水嶺,

「誤」者,往往於同中求異,

愈深入則疑問愈多,

是非不斷,眼中只見他人之是非,

而未見觀照自心,去明瞭自身真正之目標,

而老是在週遭外境之是非上打轉,

一旦鑽進了牛角尖,終將由疑生執,

陷入了執著、是非的泥淖中。


  「悟」者,異中求同、反觀自照,

而能由疑生智,由智生慧,

超越外境而觀自在、

由自性生出般若之智,

終能達到見山「又」是山的境界。


  疑,並非不好,

問題是在於必須認清自性之目標,

而去疑,方能得到真正的般若智,

山,是一個境,

遠觀似靜而其中則蘊含了無數的變化,

所有的因緣聚合方纔成就了山的世界。

我們觀山,千萬不要去執著那些因緣,

而要瞭解其聚合,才能瞭悟其成就。


  世上有許多修行者,

便是這這一點上勘不透,

進了「山」就不知道要出來,

一直在境中打轉,聽了鳥語心念動,

聞了花香心念移,

心隨境轉,

終而茫茫;

一個修行人,若是在修行的過程中,

老是覺得命運乖張、

不遇明師、

才能未能伸展,

老是發現世道之不平、

他人之過錯,

這便是還在山中啊!

執著於外境的一切,

而不知心中之真我。

 

  還有一種修行者,

入了是非圈,

執著己身之是,欲平他人之非;

自身是修行之身,

卻行俗世者之心,

這種自以為正義的俗世心態,

不但污染了自身之修行,

更將是非帶進了修行者的世界。

在此後學謹舉一例,以為大眾參攷。


  


  修行者與未修行者

眼光之不同就在這裡,

以有形之力量討伐世間之不平

只是未修行者的境界,

修行者乃是討伐自我心性中之不平,

而能證悟自身,以身說法,

教化天下,

教法的影響不在一時,而在永遠,

這就是修行與未修行境界之差別啊!


  現時之修行者

則往往將俗世之陋習帶入修行;

不省己非、專尋人非,

而美其名為伸張正義,

出言不遜、批評師長,

而美其名為仗義執言,

爭名奪利、爭掌名位,

而美其名為擇善固執。

執著如此之深,

危害如此之大,以俗世之心,

言修行之皮毛,誤導世人,

實令人感嘆也。


  身在「山」中卻自以為已經瞭解山,

執著於「法」卻自認已經證悟何者為「道」,

這樣的話,只有越陷越深,

惟有深刻、真誠的反省自身,

是否只看見了別人的不對,

而障礙了自我之智慧、自我之修行,

甚至誤了他人,這樣,

才能有超越外境的牽纏,

而達到「見山又是山」境界的一天。

 

「見山又是山」

風,花,雪,月~

都是四季更迭:

起風: 掩衣~

下雨:撐傘~

出太陽~戴太陽眼鏡~

濃霧~ 別迷失旅人的初衷 !?

人生~ 黃金歲月只剩 7000天:

從50歲到70歲~

天天要盡量快樂~

健康~ 自由~ 祈禱 錢夠用!

少進出股票市場~

 對狗狗講話的口氣

ㄝ要更加對丈夫溫柔 !?

「見山又是山」

風,花,雪,月~

都是四季更迭:

順天應人?!

輜滋小事~少動肝火 !?

互勉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資料摘錄自網路~ 謝謝 ~

arrow
arrow

    承譯LED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